第893章 幷州困局

等人商議後,卻是決定先將此事放一放,畢竟他現在拿到朐城港口和糜家商路,不可避免會讓袁譚產生警覺。而袁熙在幽州的港口佈局尚未完善,實在不是合適的時機。隨著公孫度的使節來到薊城,兩邊談判正式開始,袁熙最終的目的,就是控製渤海這一內圈的所有海岸線。不過讓他意料不到的是,公孫度遣使談判,領頭的竟敢是其兒子。公孫康!袁熙出去相迎時,看到這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年輕人自報家門時,不禁產生了些許恍惚。這就是後世殺死...第893章幷州困局

黃縣的宴席風平浪靜的結束了,並沒有出什麼意外,這皆是有賴於步騭統籌安排之能,袁熙都看在眼裡,心道有才能的人,年紀輕輕就能顯現出來,藏也藏不住,而庸才給再多的機會,也無法把握。

又過了幾日,張郃張遼等人帶兵北上,其先去薊城整軍,然後準備再到北新城,最後至幷州的邊界練兵,準備為來年攻略幷州做準備。

對於來年如何進入幷州,袁熙和諸葛亮商量後,準備用緩步推進的策略,依託黑山和北新城為後勤線,步步推進建立營寨寨,將後世的太行八陘靠幷州方向的關口全部佔據,打通道路,保證後續大軍通行。

袁熙是在同諸葛亮安排完政務任命後,方纔帶人登船,船隊緩緩駛出了黃縣港口,一路北上,繞著海岸線走遍了半個渤海,終於是抵達了漁陽的漂榆邑港口。

而眾人在漂榆邑綏江,發現其繁盛竟然不下於黃縣,這不禁讓隨行的眾女驚訝,連袁熙也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地方。

要知道他兩年前開發漂榆邑的時候,這裡還是個極小的漁村,不僅碼頭很小,進出的船隻除了運兵船之外,連貨船都不多,而如今他將近一年沒有回來,卻赫然發現這個地方已經變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大港,往來運貨的商船絡繹不絕,連帶著漂榆邑這個小城的規模人數,也擴大了數倍。

他對前來迎接的田豫笑道:“國讓辦事,真是讓我放心啊.”

田豫謙道:“這都是仰仗主公在朝鮮半島沿線建立海港的計劃,幾乎有的材料和貨物都是從此地運送出去,需要的船隻和勞力很多,百姓不斷過來定居,漂榆邑的人口也從先前的幾千人增加到數萬了.”

袁熙微微點頭,數萬人看著好像不多,但漂榆邑大部分居民皆是工匠工人,假以時日,此地工商業必然能快速發展起來,無論是那個時代,海運拉動當地經濟的優勢,都是內陸地區所無法比擬的。

就像打仗一樣,陸路運輸和水路運輸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,超過兩千裡的糧草運送,損耗有可能達到九成,而水運則剛好相反,這也導致幾乎所有的大戰,都是依託水運河道進行補給的。

這纔是漢武帝時期花錢的大頭,確實勞民傷財,弊端利益後世也爭論不休,但不可否認的是,有了漢廷駐軍,南北匈奴被徹底分隔開來,數百年都幾乎沒有交流,已經成為了截然不同的部族。

東漢不僅放棄了兩道長城,還將抵禦北匈奴的任務給了南匈奴,讓兩邊重新產生了交流,加上東漢近乎放棄的對外政策,南匈奴內部開始產生了和北匈奴合流的想法。

袁熙現在麵臨的也是這個問題,要說他在渤海東海,乃至江淮一帶作戰,他還真不虛誰,因為在他的領地內,黃河淮河長江三地下遊地區到外海,已經完全形成了水路體係,可以依託龐大的船隊快速運兵運糧,所以曹操和江東即使有心,也不敢輕舉妄動。

到了眼下的這個時間點,袁熙便是要麵對這個爛攤子,漢廷對南匈奴基本失去了威懾力,放棄了兩道長城,這些都是袁熙拿下幷州時,必須要解決的頭痛問題。

黃河穿過河套地區,河套地區的北麵是秦長城,其東麵是基於燕山山脈的趙北長城,西麵麵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修築的陰山長城段。

而陰山燕山山脈以北,便是被漢朝稱為大漠的地區,也是漢武帝時期,衛青霍去病和匈奴決戰的地方。

不同於一直傾向於南下掠過的北匈奴,經過長期潛移默化的同化,河套平原地區的南匈奴是相當偏向於漢朝的,可惜的是西漢的這套政策並沒有在東漢延續下去。

但眼下攻打併州卻是個大問題,袁熙不僅沒法利用水路,橫亙在河套平原的黃河,反而成了他的阻礙。

不僅如此,因為放棄了長城,東漢中期起,塞內就有了大量鮮卑南下佔據地盤,東漢為了阻止鮮卑,想出了移局羌人牽製鮮卑的想法,但實際操作上,卻變成對外容忍鮮卑,對內壓榨羌人,導致了延續近百年的羌亂,丟掉了涼州大片地區,包括後世的鄂爾多斯高原,隻能說東漢的民族政策一塌糊塗。

而漠北和漠南中間有一百三十萬平方公裡的戈壁灘,天然隔絕了兩邊,漢朝佔據漠南後,一直在修築大規模的防禦工事,即光祿勳徐自修建的五原塞外列城,被稱做光祿塞,說是要塞,其實是另外一道以要塞相連的長城,足足修了上千裡。

高幹在幷州的步伐還是太慢了,也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,所以所以袁熙才急著趕回來,震懾阻止南匈奴內部的合流派。

很多後世的人不理解漢朝當時為什麼要屢屢出長城勞師遠征,實際上因為塞外長城根本擋不住匈奴,主要作用隻是報警,因為匈奴每次內侵,都是拆了長城進來的,數萬人拆牆,一日便可,零星守軍根本擋不住。

如果袁熙不控製幷州,關外胡人會毫無障礙的渡過黃河進入幷州,甚至取道幽州走黑山道,這是袁熙所不能接受的,他的領地將會直接麵對戰火和劫掠。

而蜀國規模最大的兩戰,關羽襄樊之戰和劉備的夷陵之戰,都是依託水路進行作戰,所以能集結多得多的兵力,然而可惜的是都失敗了,蜀國失去了能夠打出去的水路路線,之後的幾十年裡麵,再也沒有找到這麼好的機會。

後世三國時代也是如此,蜀國看著每次出兵規模都不大,但這其實已經是極限,因為出祁山道都是要依靠山路運輸的,這天然就限製死了蜀國的出兵人數,而相反魏國可以在長安附近以逸待勞,並且有荊州水係作為支援,兩邊所付出的代價不可同意而語。

所以漢武帝的應對之策,便是出塞決戰,數次大戰過後,漢廷終於在公元119年衛青霍去病打到了漠北,即漠北之戰,匈奴完全丟失了漠南,隻能在漠北藏起來苟延殘喘。

田豫麵對袁熙丟擲的這個問題,顯然是早有準備,畢竟袁熙之前就讓他配合田豐主導這次河套平原的奪取計劃,先前便考慮了不少。

他出聲道:“幾十萬南匈奴,必須要妥善安置.”

“直接開戰倒也不是不行,但後患無窮,若是其人心不服,便會造就幾十萬流寇,無論是跑到塞外投靠北匈奴,還是進入中原做流寇,都是一場無法短時間內撲滅的大亂.”

袁熙深感贊同,幾十萬騎著馬的流寇,破壞力可比黃巾之亂厲害多了,要是他將南匈奴逼反,可就成了天下罪人了。

而如果放其去塞塞外,其將來便是入侵中原的隱患,但將其收服也不是易事,漢朝幾百年來都沒做到,袁熙做的到嗎?

田豫對此卻是早有準備,他說道:“我先前也請教了元皓先生,想出了數個應對之策,但總覺得都是不太成熟.”

“直到我看到使君在青州分地,才受到了啟發,覺得可以參詳改納.”

袁熙沉思道:“在河套平原分地?”

“我覺得兩邊情況還是不太一樣,青州農民隻能種地,而幷州河套平原不僅可以耕種,還可以放牧.”

“因為河套平原的農業並不發達,還是以放牧為主,部民之間的貧富,大多數還是以牛羊牲畜的數目來計算的.”

“這些東西不像土地,是很明顯屬於個人的私產,若重新分配,隻怕牴觸的人很多,他們也會害怕自己的牛羊會不會分給別人,惶恐不安之下,很容易鬧出亂子.”

田豫笑道:“主公說的沒錯,一下就看到了關鍵.”

“我的想法是,以物換羊,以羊換地.”

“河套平原歸根結底還是種糧的地方,糧食種植受氣候的變化比牲畜更小,不至於出現一夜之間牛羊全部凍死的惡劣情況,很多牲畜的少的牧民,還是會傾向於種糧的.”

“若在河套地區開闢良田,修建水利,必然能吸引很多牧民改行,那邊工具很貴,幽州可以製造大量工具,以交換他們的牛羊.”

“這樣一來,便能將他們轉化城種地的農民,讓其和土地有了更深的羈絆,這樣外人入侵的時候,他們也會起來反抗.”

“先前其一直放牧為主,外人來了他們就跑,自然也談不上什麼可靠了.”

袁熙驚訝道,“國讓能想到這一點,尤其讓我意外.”

“我沒有和你說過這些,你是自己悟出來的?”

田豫謙道:“隻是我自幼從邊塞長大,瞭解他們的想法罷了.”

“而且這還有個好處,可以分化部民和大的部族首領.”

“部族首領的牲畜多,可能捨不得放棄,河套平原被用作耕地,那他們隻能去北麵陰山放牧.”

“到時候北匈奴無論是搶掠他們,還是勾結他們,我們都有個緩衝應對的地區,將外胡擋在陰山外麵.”

袁熙不禁拍手叫絕,“這一手離間計好的很.”

“我覺得相當可行,咱們回去召集眾人,好好再商量一下,看看以什麼光明正大的名義,來做這件事情.”

他心道這其實其實天子的名義最好用,但現在的自己顯然用不了,也隻能另想他法了。

不過這也是到了河套平原的事情了,之前五原雲中雁門一帶,有一套數百裡的狹長地帶連線代郡,便是袁熙首先要奪取的地方。

當然,遵循著先禮後兵的做法,袁熙已經邀請南匈奴部族去北新城談判,那邊的幾十個部族也已經派出了使節,陸續到了驛館。

而袁熙卻不準備馬上見他們,裡麵不乏想要獅子大開口的,而袁熙的想法很簡單,他們在北新城住一段時間後,就知道哪邊好了。蟄伏的餓狼,因為此時兩邊打得太過混亂,還不是入場的最佳時機。兩邊足足大了快兩個時辰,死傷皆是不少,徐晃眼見袁術軍漸漸不支,心下百思不得其解。到底是怎麼回事?怎麼兩萬人還打不過一萬人?他看著己方兵士兵敗如山倒,隻得打馬來到韓暹身前,說道:“將軍,想辦法先退入城中吧,要不這樣下去,就會全麵潰散了!”韓暹卻是心神不寧,說道:“咱們打了敗仗,回去無法和仲公交代啊。”徐晃心下疑惑,“勝敗兵家常事,且楊將軍也...